人工智能(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威胁还是机遇?
隨著技術變革步伐加速,人們日益擔心落後。 我們是否應採取更多措施,以應對人工智能和顛覆性技術帶來的挑戰?
header.search.error
隨著技術變革步伐加速,人們日益擔心落後。 我們是否應採取更多措施,以應對人工智能和顛覆性技術帶來的挑戰?
科技巨頭對機械人和自動化的未來歡呼雀躍,認為這是人類和機器的「烏托邦」。在2019年度世界經濟論壇中,第四次工業革命依然是一個熱議話題。這對普遍的工人意味著什麼?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72%的美國人擔心机械人会取代他们的工作。為何有人积极拥抱即将到来的自动化时代,而另一些人却忧心忡忡?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 表示:「人們完全有理由恐懼未來。」赫克曼曾在90年代研究成人培訓課程的技能形成,他親眼看到,當人們的工作技能不再被需要時,讓人們進行調整並不容易。我們發現,人们并未做好应有的準备,以应对这些不断变化的科技模式。他們會理所當然地指責全球化、機械人和科技,並紛紛蜂擁那些承諾為他們提供解決方案的人。
人们并未做好应有的準备,以应对这些不断变化的科技模式。
即使你有一份不受未来影响的工作,但是否能赚取足够工资依然是个问题。有部分经济学家认為,科技进步和全球贸易的双重影响,直接导致中低产阶层的收入停滞不前,而上层人士的收入则快速增长。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指出:「现在,这些分配效应不仅在许多研究中是重中之重,也是政治进程的重要考虑因素。」他认為,是时候重新评估「经济福祉」的定义了。
这位研究经济发展的专家指出:「存在极端不平等的增长模式是行不通的。这是因為会产生经济上的浪费,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政治和社会凝聚力会出现某种失效。」他在自身研究领域和政治范畴内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不再仅仅从骋顿笔(本地生产总值)角度来看待增长。他表示:「我们最好从多个维度看待增长,亦必须在这个基础上量度增长。增长包括机遇、健康及许多其他因素。」
存在极端不平等的增长模式是行不通的。
如果我们不仅想实现更多增长,而且想要更好地分享增长成果,那麼机遇是其中的关键。赫克曼表示:「我们绝不希望看到一些人被社会排挤而是想让人们参与。我们必须要更有创造力,但我认為,我们更希望建立一个共融社会。」
克里斯·皮薩里季斯爵士(Sir Christopher Pissarides)也強調,如何積極敘述科技進步以及改善日常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他表示:「我對新科技感到非常興奮。它們帶來了創造其他工作崗位類型的可能性。」
各国政府应鼓励拥有新科技。
各国政治领袖应当宣传新科技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确保没有人落后。认识到增长和包容性的相辅相成,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部分。
皮萨里季斯指出:「首先,各国政府可以创造条件,让公司採纳新科技,同时保持灵活的劳动市场,并与不同社会合作伙伴进行协商,让各方都能从中受益。换句话说,政府应当鼓励拥有新科技。」
皮萨里季斯还认為,针对不平等问题,新政策将会最有成效。他指出:「政府应当主动介入,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援,提供医疗补贴,帮助人们重新学习使用新科技,终身学习是很重要的。政府的政策重点应关注较低收入群,帮助那些会因新科技而受到负面影响的人。」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许多人自然会觉得科技使情况变得更差。然而,我们不要忘记,不断追求进步一直都在推动着人类前进。有了高效的政府政策和更有抱负的叙述,更多人会将科技视為机遇而非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