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大型科技公司的新规则
你肯定曾在媒体或谈话中听过「拆分大型科技公司」这个说法,但这到底是甚麼意思?社会可如何达到这目标?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分享一些想法。
header.search.error
你肯定曾在媒体或谈话中听过「拆分大型科技公司」这个说法,但这到底是甚麼意思?社会可如何达到这目标?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分享一些想法。
多年來,拆分科技巨頭企業一直是傳媒和政界討論的話題。但是,正如大型及複雜的全球性問題一樣,即使展開所有對話及探索可能途徑,也不一定可以得出明確答案。意想不到的後果比比皆是,如果弄錯潛在政治後果,則進展甚微。經濟學家让·梯若尔(Jean Tirole)因其對市場力量和監管分析而獲得 2014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研究壟斷、寡頭壟斷及其對創新與增長的影響。當編寫監管大型科技企業規則的時候,梯若爾參考一個不太可能的行業。
垄断的教训
垄断是指没有竞争者,双头垄断是指两个公司的竞争,寡头垄断是少数公司竞争的市场结构。真正的垄断虽然很少见,但确实存在,梯若尔指公用事业和运输供应商就是很好的示例。
梯若尔说:「有很多公司是垄断或高度寡头垄断,所以他们基本上可以加价格或降低品质亦不会流失顾客。原因是他们没有很多竞争对手。他们的固定成本很高。例如,如果你是一间火车公司,则很难复製轨道和车站。如果你是发电厂,你无法兴建自己的高压输电网。」
梯若尔对这些类型的公司和市场最着迷的地方在於,它们通常变得非常顺从。
他说:「非常有趣的是,垄断公司过着平静的生活,最终他们没有太多创新。如果你有竞争对手,你就会保持警惕,而且必须创新,否则进入市场的新公司会带着更好的技术并取代你。激励垄断公司改变非常困难。这就是為甚麼你经常需要竞争,你需要新的参加者创造突破性的产物以取代垄断者。」
有趣的是,垄断公司过着平静的生活,没有太多创新。
加入博弈理论
在 1980 年代,梯若爾將通常用於衝突情況的博弈理論引入組織結構,更好地理解不完全競爭性市場。市場不完善的原因有很多,從市場力量到資訊不對稱,再到界外影響 (Externalities)。對於任何行業的監管者,他們通常無法獲得與試圖監管的公司同等的資訊。
他說:「減少不對稱資訊的確非常重要;但意識到不對稱資訊的範圍並作出行動去更改規管也同樣重要,這就是我們在 80 年代與讓·拉豐(Jean-Jacques Laffont)所做的一點點。我們曾試圖預測將會發生在電訊、鐵路和電力產業的改革,並盡力確保這些改革將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你可以保持低價格或低補貼而造福公共利益,這就是所謂的『獎勵性監管』或『基於偏好的監管』。」
梯若尔和拉丰做到了这一点,他们试图激励公司,方法是令公司对其表现负责任。如果他们降低成本,他们可以為自己保留部分省却的成本,然后与消费者或客户分享。他们亦研究这种做法的局限,但最终发现实际上可以激励公司做得更好、更有效率,而消费者最终得到的好处是更低的价格。他们亦研究引入竞争的方法。
梯若尔说:「以电力為例。你不可能有两或叁个高压输电网,那太难建设,太昂贵,而且对环境也不是很美观。但你可以拥有多个相互竞争的生产设施。」
现代应用
儘管梯若尔的早期研究着重关注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这些研究却在如何监管大型科技公司上奠定了基础。但是你如何监管仍在发展的东西呢?梯若尔表示,他并不反对拆分大型科技公司的想法,但承认这是一个复杂得多的局面,儘管他看到了几种解决方案。
他说:「首先,我们已经设有反垄断法。现时有两种反垄断法。第一个是针对垄断化,基本上是市场上公司之间的某种合谋以试图提高价格。另一个是针对收购。我们现在看到的问题之一是公司收购竞争对手或潜在的未来竞争对手。这就是所谓的滥用主导地位。」
梯若尔说,第一个选择是尝试回到旧的监管方式。由於现今大型科技公司是环球性,他认為这不是可行的选择。
他说:「一个国家难以监管一间环球公司,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认為最重要是反垄断,但它必须在很多方面进行改变。首先是必须更具前瞻性。许多报告建议收集资讯,以便能够更快地进行干预,并可能阻止公司採取某些做法。我认為这是个好主意。」
这将需要公司向监管机构或反垄断机构通报他们打算进行的任何收购。然后,反垄断机构将有权拒绝任何可能存在问题的收购。这将需要举证责任,与我们以往所见的监管制度不同。
一个国家难以监管一间环球公司,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谈到大型科技公司,梯若尔对存在垄断的固有趋势并不感到惊讶。当每个人都使用同一个平台时,他们可以相互沟通、交流和互动。他说,人们希望身处其他人所在的地方。创建的网络效应越多,也可以改进产物的整体表现。更多数据等於更高效率。然而,确保数据以正确、符合道德和负责任的方式使用是关键。
他说:「我们拥有所谓的服务安排数据,因此我们不需要為所有这些出色的服务付费。我们提供数据,这些数据用於两件事。首先是针对式广告。第二,这些数据将用於新服务。」
他繼續:「你可能會說哪裡有競爭傷害?畢竟消費者毋須付費但仍可得到優質服務,這樣我們還會關心壟斷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確實要關心壟斷化,因為廣告商付出很多,營運成本和價格增加,所以消費者最終會間接支付,因為廣告商會支付更多費用。 」
梯若尔说,总括而言,主要担忧是数据将怎样以正确方式运用,而一间公司控制过多数据将难以监管。有时数据收集是有用的,而其他时候这可能有被剥削的风险。
梯若尔说:「危险不仅在於非常强大的平台会出现。他们不单止可以收费高昂,还可能侵犯我们的私隐、参与政治等等。未来还可能有劳动力的问题,不平等问题,包括国内和国际间不平等。这完全取决於规管。如果我们正确行事,社会将更健康。」
如果我们正确行事,社会将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