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市场内出现干扰属预料之内,但如果干扰是来自临时因素而非社会的自然进步或转变,会发生甚麼事情?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劳动市场如何受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哪些变化可能会持续下去。

眾所周知,新冠疫情几乎影响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学校和工作场所从实地转移到虚拟。在杂货店、药房,前线工作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旅游业陷入困境。但在所有这些不同的例子中都有一个整体和一致的元素:人,更具体地说就是人和他们的工作。

自然颠覆与不规则的干扰

作為宏观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爵士?(Sir Christopher Pissarides) 一直對勞動市場內的互動感興趣,他不僅做好準備,而且渴望探索新冠疫情帶來的全新顛覆。

「劳动市场的颠覆指的是新科技,主要是自动化,可能是製造业中的机械人、办公室中的人工智能、电脑化等。」皮萨里季斯解释。「数码科技正在颠覆劳动市场的工作方式,因為它们需要不同技能。」

这种颠覆当然是自然的。由於科技进步,出现了新的行业,这些行业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令其他行业的工作变得式微,甚至过时。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事情,也导致经济学家和其他市场专家将自动化时代為第四次工业革命。然而,疫情带来了一种非常新、不太正常的颠覆形式。

「新冠疫情对劳动市场造成的影响是,与他人接触有成本。」皮薩里季斯說。成本是健康風險,但如果你以更抽象的方式看待,作為一名經濟學家,可以是任何成本。如果要我建議學生如何建立新冠疫情模型,我會說一個簡單的方法是假設每次與別人接觸,你都要放下一張 10 歐元的鈔票,這就是成本。這就是感染疾病的風險。」

新冠疫情对劳动市场造成的影响是,与他人接触有成本。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爵士

科技的作用

皮萨里季斯提出的模型含义是,我们正在努力节省成本,寻求科技或新的方式进行旧有行為,以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这项现在非常昂贵的活动。

「勞動市場的顛覆加劇,因為它推動的方向與科技之前推動的方向相同。」他繼續說。「你聽到大公司之前說我們計劃在未來 10 年內實現這樣那樣的流程自動化,現在我們打算在未來5年內實現。或者我們原本計劃在一年後引入這項科技,但由於新冠疫情,我們已經引入了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顛覆加速或顛覆程度增加的意思。」

随着採用自动化和科技的转变和加速,对员工进行再培训亦是许多公司必须考虑的事情。「再培训」这个词语是皮萨里季斯本人在讨论工作的未来时多次使用的词语。然而,他说,再培训的负担不应完全落在工作者身上。

歷史例子

經濟發展的本質是,工作者的轉變無時無刻都在發生。再培訓並不是甚麼新鮮事。」他說。「近代史上,最大的轉變在中國發生。在 1980 年代,大約 65% 到 70% 的勞動力從事農業工作。但時至今日可能只有 10% 從事農業工作。那一半的勞動力必須接受再培訓,因為懂得如何耕地並不代表懂得如何在城市環境、工廠或服務業工作。我認為,這次的不同之處在於,你要學習的新技能與你目前懂得的有很大分別。」

他以製造业和引入电力作為例子。引入电力之前,工厂靠蒸汽动力、体力劳动或两者结合运作。随着电力的引入,蒸汽被取代,令过程更快、更清洁。工人必须学习如何使用电力、如何管理电缆,就像他们必须学习使用蒸汽引擎一样。

「但是,现在有人告诉你有一种新事物,那就是叫做人工智能的数码科技,你要以某种方式编写程式。这与你之前做的非常不同,所以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皮萨里季斯说。

「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工作者的转变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再培训并不是甚麼新鲜事。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爵士

短期的改变

採用自动化的行业例子与我们今天所经歷的有一个主要区别。过去的时代在乎於不断发展和适应不断变化。不过疫情、其他危机或崩溃带来的劳动市场干扰是暂时性质,最终会恢復正常。在这情况下我们关注这些干扰会带来甚麼事情?新冠疫情带来的变化是否会持续下去?根据皮萨里季斯的说法,这是一个我们可能还没有完整答案的问题。

「在疫情期间,劳动市场的功能已经完全改变,因為我们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涉及与其他人的互动,而这种互动的成本对整个社会来说是非常巨大,所以我们採取了许多措施来尽量减少这种互动。」他说。「想想食物供应。餐厅关门,超市几乎也关门,我们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运送食物的小型货车和电单车,而且人们更多在家煮饭。」

「有趣的是疫情之后发生的事情,因為在疫情期间,很明显发生了变化。但之后,我认為有两个原因会导致长期变化。一个是我们在过去两年开发了新科技,一旦有了新科技,你就不会放弃不用。最好例子是商务会议或研讨会,以往都是亲身出席的。你会用交通工具,也许是飞机,也许是火车,去与人见面、进行讨论。现在你可以透过互联网做到。」

現在的預期是大約 20% 的工作會留在家中或以遙距方式完成,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在家工作。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爵士

长期影响

皮薩里季斯認為會發生長期變化的第二個原因可能比採用新科技較為不明顯,但仍然有影響力。他說,很多人都不想成為第一個嘗試新事物的人或者做白老鼠。大部分人都是慣性生物。然而,當像疫情這樣的事情迫使我們改變行為時,新的和更好的習慣就有可能出現 。在家工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假設你在辦公室工作,坐在辦公桌前做很多工作,看著螢幕在網上完成你的工作。如果你去跟老闆要求每週有一天在家工作,我相信你的老闆會覺得你工作並不投入。」皮薩里季斯說。「現在,這些人是在新冠疫情時期處於最有利位置的人,因為他們可以在家工作。現在的預期是很多工作,大約 20% 的工作會留在家中或以遙距方式完成,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在家工作。

根据皮萨里季斯的专家意见,整体而言,自动化是一件正面的事情,但它必须与社会转变携手并进,从而达到最佳转型,并且得到公共政策的支持。

「自動化好處是你可以讓機器去做乏味的工作,然後人類可以做其他更有趣的事情,包括多放假 。我非常喜歡放假。」他說。「缺點是很難看到自動化帶來更公平地分配的好處。自動化傾向於令社會上更富有的人受惠,因為是資本擁有者的工作得到機器輔助。因此,我們過去存在所有不平等現象都在加劇,這就是人們擔心自動化的原因。但我認為自動化的好處是政府可以運用自動化的部分效益其來幫助轉型及提高工作質素。」

建议阅读

进一步了解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爵士的肖像

发展中国家如何刺激增长?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爵士

2010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