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人会做我们能做的一切,并且做得更好吗?

在讨论未来科技和工作环境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持相当乐观的看法。“罗拔·默顿說:「將會有工作流失,非常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但機械人也會創造新的工作。他們創造的東西實際上會增加就業機會。」這位 1997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指出,數十年來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生活的世界,而且沒有變得更糟。「你已經適應了,你使用科技的目的並非為了從工作中偷閒,而是為了能夠做更多的事情,提高你的生產力。」

霍姆斯特龍強調了擁有正確態度的重要性。「你需要好奇心。你需要問問題。正是這種態度決定了你的職業。」默頓同意其 麻省理工學院同事的想法,談到「變化就在這裡,所以做好準備。當機會來敲門時,你便可以說:『來吧改變,來吧機械人。來吧,這些前所未有的構思。我已為此做好準備。我將在變化的環境中茁壯成長,而不是害怕。』」

主持人郭浩莊(Donna Kwok)問到,小型企業和年輕企業家如何跟上變化並激發創新。米高·斯彭斯指出了不同文化面对失败的态度存在差异。「失败是实验中固有的,而这正是创新的来源。在完全安全的环境中要有真正的创新是不可能的。」他以硅谷為例,指出在硅谷,人们视失败為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并且对此高度重视。「如果你与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专家交谈,他们会告诉你,他们寧愿有一个出正确原因而尝试并失败的公司家。「且战且学」增加了以后成功的机会。」

2017 年,瑞銀把「諾貝爾視角」計劃提升到另一境界,在新加坡舉行諾貝爾視角 Live! 活動,自此成為了定期活動系列。在新加坡之後,活動相繼在上海、紐約及倫敦舉行。2019 年 9 月,諾貝爾視角 Live! 舉行了香港和台北站活動,邀請了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宾治·霍姆斯特龙(Bengt Holmstr?m)、罗拔·默顿(Robert Merton)以及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

在香港交易所,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瑞銀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營運官策略主管郭浩莊和瑞銀香港區總裁兼行政總裁盧彩雲(Amy Lo)的陪同下踏上講台。在聽眾席上,來自當地的 500 名大學生渴望了解當晚的兩個主題:亞洲的可持續增長和快速節奏世界中千禧一代的未來。

我们如何才能更具可持续性?

米高·斯彭斯打开这话题:「降低能源强度的模式,我想我们理解这一点。我认為,正在开始发生的事情也是个很好的跡象,世界正团结起来并说:『我们可以做些甚麼来协助发展中国家自救呢?』节能系统、设计恰当的城市、新的科技。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很多事情都是必要的。」

宾治·霍姆斯特龙繼續談到可持續性,強調年輕人在實現變革中擔當的角色。誰會想到一個 15 歲的少年在瑞典議會前呼籲採取氣候行動會引發一場全球學生運動?霍姆斯特龍表示:「可持續性發展的速度取決於你自己。這很重要這可能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斯彭斯觀察到,亞洲乃至全球對環境挑戰的意識都在提高。這位 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解釋:「煤炭是迄今為止最髒的化石燃料,但例如在印度,它也是最便宜和最容易獲得的燃料。10 年前,印度的政客會說:『我們要繼續燃煤。我們稍後才處理全球議程。』這不再是答案。」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性的对垒?

在兩日香港的活動後,罗拔·默顿繼續他在台北的旅程。在那裡他會見了國立臺灣大學的學生,參加了一場關於可持續性、創新及顛覆性科技的討論活動。

瑞銀資產管理亞太區主管兼會議主持人殷雷(Raymond Yin)想知道,更可持續的經濟方法是否必然因為有更多監管而阻礙增長。默頓不同意:「隨著技術進步,我們可以同時擁有增長和可持續性。這並非不可能。這並非增长与可持续性的对垒。做对的事与赚更多钱的对垒毫无疑问有时候会有衝突,但不要视為普遍的问题。」

面对在场的年轻人,默顿离开讲台之前鼓励了他们。「你如何鼓励人们去探索,去迎接一种没有人能教你如何做的情况?」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若有所思地笑了。「我很乐观。我看着你们所有人,我认為你们可以应付。我们不要自满,也不要寻找无需用脑的解决方案。你拥有进行探索的工具。」

更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故事

宾治·霍姆斯特龙

如何令员工保持敬业和积极?

宾治·霍姆斯特龙

2016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季斯爵士

我们如何重建对金融业的信任?

罗拔·默顿

199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李察·泰勒

发展中国家如何刺激增长?

米高·斯彭斯

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这个问题是否令您有所啟发?

獲取最新瑞银诺贝尔视角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