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校園,你不太可能在經濟系看到「請勿進入:實驗進行中」的標誌。但是,在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出現後,這就不同了。實驗是較近代才成為實證驗證經濟學理論的方法。而且,經濟系本沒有任何實驗室來進行實驗。查普曼大學(Chapman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弗农·史密斯著手了解市場為何能達至競爭平衡,以及如何實現競爭性均衡,並憑此改變了一切。

弗农·史密斯

弗农·史密斯

2002 年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共同獲頒)

摘要

出生:1927 年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威奇托
研究领域:经济心理学、实验经济学
获奖研究:建立实验室实验,作為实证经济分析的工具,特别在於研究不同的市场机制
标誌性饰物:霍皮族戒指和皮带扣
自我描述:哲学家和经验主义者
开始退休金供款的年龄:13 歲
保持健康的方法:每天步行往返办公室
对乡郊的成长经歷致敬:在城市园圃种植马铃薯

实验经济学之父

我们都在学校或以后的生活中学到,供需图表相交的位置就是市场平衡点。史密斯对经济学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验证,通过实验,不仅证明其行之有效,而且证明其如何发挥作用。实验经济学领域由此诞生。

实验与经济学如何相遇?

了解市场运作

在驗證和論證通常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經濟學核心概念時,弗农·史密斯證明了自己(以及許多學者)的錯誤。事實上,在他開始將實驗方法引入經濟學時,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標準的供求理論是一種抽象的理想。該模型的競爭性均衡只有在人們擁有完整市場資訊時才可能實現,而這永不會在實際中發生。同樣,市場參與者數量需要相當多,這限制了可考慮的市場數量,並註定任何實驗嘗試都不會成功。

然而,史密斯设置的实验,参与者(他的经济学导论课学生)除了知道「他们各自的处境,以及愿意為某东西支付或得到多少钱」之外,不会获得任何额外的市场运作资讯。他们被分為买家和卖家,互相进行几轮交易,而他们的市场能达至竞争性均衡。每个买家和卖家商定在利润方面各自均满意的价格,没有必要再进行更多交易。

从错误中学习的意义

從那時起,史密斯設計和進行實驗,闡明金融、自然資源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和營運學等領域的問題。2002 年,史密斯因為這項重要研究和建立的實驗經濟學領域而獲諾貝爾委員會頒授獎項。除了解市場如何達至平衡外,史密斯同樣重視從錯誤中學習。

证明自己错误

「我認為當你證明自己原來犯了錯,就會從中學到最多東西。」這位經濟學家靜了一靜,讓火車駛過他位於加州奧蘭治的家。他在 1945 年就是乘搭這路列車,從堪薩斯州威奇托前往加州理工學院繼續升學。「接受自己信念有缺陷是你最好的學習經歷。然而,沒有人會坦然地做到這點。我對自己第一個實驗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認為實驗存在某些問題。我沒有意識到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信念。」史密斯說。

终身自我学习

旅程始於一座單房間校舍。弗农·史密斯 7 歲時完成一年級的課程後,開始了终身自我学习的歷程:他會跟坐在旁邊的二年級學生一起學習,並學習他們的教材。

我相信所有学习最终都是一种自我教育。正规学校教育只是一种教你如何学习的方式。我在自行学习的某个时刻,明白我所学到最重要的知识,就是学习怎样学习。这成為我毕生的努力。

人们如何製造市场泡沫?

实验室是模拟对社会危险现象的好地方,例如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市场的崩溃比股市暴跌更具破坏力。因為相比在美国拥有房屋的人数,拥有股票的人数相对较少。

当人们陷入不切实际的期望,认為资产价格将持续上升,远高於其真实价值,市场就会崩溃;史密斯和团队能够在实验室创造这环境。

实验获得成果:在具有资产市场经验的人之间,泡沫会消失。「如果你把同一组参与者带回实验室,几天后进来,就会看到熟悉的脸孔。他们回来几次后,泡沫会逐渐消失:人们开始以接近基本价值的价格进行交易。他们是根据经验而非逻辑或理性思考行动。我认為这是经济中大部分人的行為方式。他们的经验塑造他们对市场的看法。」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说。

為何房地产泡沫是毁灭性的,以及如何防止?

身心健康

與這位非常健康、精力充沛的 88 歲紳士一同步行至他在查普曼大學的辦公室,這已是一堂課:若希望保持頭腦年輕,關鍵也可能是保持身體健康。在短距離也開車上班的文化裡,他每天早上步行到辦公室,與眾不同。步行可使心靈健康,為一整天做好準備。實驗室的實驗須要他監督,他還有一個關於加州水務市場發展的新項目,以及即將出版的著作,書中將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哲學與實驗中人們的行為方式重新聯繫起來。

永无止境的好奇心

前研究生兼現時同事的巴特·威爾遜(Bart Wilson)開玩笑說他亦對弗农·史密斯的大秘訣感到好奇。因為他這麼長壽,對經濟學以外的各種問題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專注力和好奇心,當中必定有秘訣。他以更嚴肅的語氣總結說:「維特根斯坦(Wittgenstein)有句名言可以用來概括描述弗農。『天才身上的光,並不比其他勤奮的人更亮,但是他有特殊的透鏡,可以將光聚焦成燃燒點。』」史密斯的秘訣也許簡單得多:生活就是一個巨大的實驗,所以必須時刻保持警覺;時刻準備下一次學習機會。

為何各国必须找到更好的经济增长方式?

聽聽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的想法,了解各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產生長期積極影響。

更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