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蒙·菲比斯有強烈的主張且不羞於表達。在 1960 年代,他是一名年輕的經濟學家,對令人興奮的探索比對獎項更感興趣,於是他離開了蘭德公司 (RAND Corporation) 並成為現代經濟學的先驅。他挑戰了關於通脹和失業之間取捨的公認理論,致力研究資本形成的「黃金法則」。今日,他探討如何阻止經濟停滯,和讓每個人有均等發展機會的重要性。

艾蒙·菲比斯

艾蒙·菲比斯

2006年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

摘要

出生:1933年出生於美国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

获奖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跨时期取捨分析

必读书籍: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勃朗特的《咆哮山庄》和曼恩的《魔山》

快乐必备:妻子薇薇安娜 (Viviana)、計劃下一段旅程和音樂

生活所需:一辆车、一座乡郊别墅

表演天赋:為晚餐賓客(和拍攝隊)演唱 “Old Man River”

生活在纽约的思维

如果你第一次見到菲比斯而不知他是誰的話,你可能會猜他是位英文教師、音樂家或文學評論家。他閱讀了全部有價值的東西並引用哲學家的話。的確,菲比斯是一位藝術家,但他是也一位宏观经济学家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

他热情微笑握着别人的手,谈论他有多喜欢纽约。剧院、博物馆及歌剧院。他是一位见多识广的男士。在他称之為家的城市,他享受晚餐派对、热闹的对话及多样化元素。他这些精彩有趣的生活如何与严肃的经济学世界联繫在一起?

為何选择经济学?

如果不是因為受其父母的影响,菲比斯可能会成為哲学教师。在就读人文学科时,他父亲请他至少选修一门经济学课程。菲比斯说:「我还可以说甚麼?我当然照做了。」他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全部科目均取得甲级成绩。

要触及其职业生涯中所有研究过的领域是项挑战,由就业理论到货币理论、通胀动态、经济增长及公共财政,这正是他被称為现代经济学先驱的原因。

市场是如何运作的?

正如诺贝尔委员会所说,他最着名的研究加深了经济学界对宏观经济政策短期和长期影响之间关係的理解。

他说:「在就业经济学领域,当时对於薪酬的想法确实颇死板,而事实也是如此。」但对一个思想开放且追求新意的年青人来说,这并不够好。於是他开始研究就业、薪酬设定及通胀之间的关係。

菲比斯意识到,经济模型没有考虑到人类在未获得完整资讯或知识的情况下做出决定的事实。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察,阐明了市场的运作方式并支持一种新的就业和薪酬分析方法。

把人纳入经济学:诺贝尔经济学得奖研究

经济学的人性一面

菲比斯還記得他在職業生涯早期的戰鬥。他的研究挑戰了1960年代公認的觀點,並引來部分同業的批評。他們不希望在他們現行的經濟模型中加入經濟參與者如何決定的考量。菲比斯認為這是一種更現實的宏观经济学方法,其他人則不以為然。他承認那時候並不太順利,但他仍然堅持。

我们如何重振人们的「创新精神」?

菲比斯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论是其就业理论思想,还是他基於罗拔·索洛(Robert Solow)的增长理论所建立的「储蓄率黄金法则」。但谈论现今对他来说重要的话题会让他更加兴奋。甚麼令国家富强?為何大部份西方国家的创新能力下降?我们如何重振他口中的人们的「创新精神」?

创新型国家的要素

当菲比斯谈及国家创新度低时,人们很容易就会反驳说现今我们身处的社会每日都在创新事物。他说:「硅谷只是经济的一小部份。真实情况是,创新在国家的腹地停摆了。」

為何硅谷并非经济停滞的答案

有意义的工作很重要

菲比斯说:「当你周围都是家财万贯的人,赚取微薄薪酬一定很痛苦。」他明确地表示,这并不仅与物质商品有关。他解释道:「政府為食品券和公共房屋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这并不能赋予生活意义。」那麼我们遗漏了甚麼?菲比斯以寥寥数字概括:有意义的工作。他举例说明所有花在福利计划上的金钱不能令穷人的职业生涯更有意义、更让人有满足感。

要让工作有满足感,这些工作必须吸引到人们更自发关心和专注,去完成工作。

甚麼令国家富强?

菲比斯的著作? <<Mass Flourishing: How Grassroots Innovation Created Jobs, Challenge, and Change>> 可看作是一種宣言。他帶領讀者踏上那些年的旅程,從 19 世紀開始許多國家的繁榮昌盛,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和美國失去往日活力。

其着作一个关键元素,是展示创新降低与工作满意度下降之间的联繫,即失去提供想像和创造事物机会的「好工作」。

菲比斯解释每个国家都需要创造一个拥有「巨大想像力」的经济体。可能需要具备很多因素才能创造出来,而他承认他还未找到完全美的方法;不过,他仍会继续探讨如何能够阻止经济萧条。他的思想是由他的哲学中学到的知识所引导。

菲比斯说:「大卫·休謨说,如果没有人类的创造力,世界就不会有任何进步。

我从未忘记这种想法。人们不仅仅是在跌跌撞撞中学习事物,他们也想像各种可能性。」

我们如何创造更有活力的经济?

他的其中一个挚友是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他們都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中心」的成員。菲比斯於 2002 年創立這間中心,用以開展關於經濟穩定、包容與增長的新研究。

斯蒂格利茨強調,在經濟活力下降的問題上,他們是如何達成共識的。斯蒂格利茨說:「經濟學的關注焦點應該放在甚麼能帶來更有活力的經濟和社會,而非甚麼能帶來更高的靜態效益。這就是 Ned(艾蒙的暱稱)一直關注的研究重點。」

对菲比斯来说,一个更有活力的经济意指他所谓的「社团主义弊病」。

如果每个工作都受到保护,创新者如何能进入一个行业并生产出更好的新产物?

菲比斯指,要找到解决方法,我们就需要进军已趋成熟的行业,且避免过份保护。他最喜欢用以阐释的例子是欧洲。他说:「欧洲文化富有社团主义色彩,差不多所有行业都受到保护。」

工作保护如何阻慢创新发展?

為何欧洲问题如此严重?

菲比斯承认:「当我对美国感到悲观时,我就会想起欧洲,那样我会对自己的国家感觉较好。」他担忧欧洲和其前景。南欧国家已在苦苦挣扎多年,英国已投票脱欧,民粹主义的声音一天比一天大,生产力又毫无增长。」

為甚麼欧洲危机比人们想像的更危险?

2006 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菲比斯在宴會上告訴觀眾,他做研究並非為了金錢或獎品,而是為了當中帶給他的興奮。

他说:「我现在所做的事情并没有那麼有趣。我试图弄清楚在职贫穷的人是甚麼感觉,他们希望在生活获得甚麼,同时得到了什麼满足感。」

补贴低薪工作是前进的方向吗?

此项关注令菲比斯成為低薪工作补贴的强烈倡导者。他认為此举将鼓励公司僱用更多低薪人员同时提高他们的薪酬水平。為社会底层的人继续争取权益是他的使命。我们很难说他身处政治光谱甚麼位置,但看来他会抗议这种分类方法。

為何各国必须找到更好的经济增长方式?

聽聽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的想法,了解各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產生長期積極影響。

建议阅读

    更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