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數學奇才,占士·莫理斯(James Mirrlees)在蘇格蘭的鄉村大部份的童年都在獨處中渡過,解答在無窮無盡的書堆中發現的棘手問題。在劍橋,他意識到其數學技巧有助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從而決定投身經濟學的世界。莫理斯成為资讯经济学的先驅,例如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一起研究资讯有限或不对称资讯的经济交易。他的专长:「你与政府之间」的交易,通常被称為纳税。

占士·莫理斯爵士

占士·莫理斯爵士

1996 年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共同獲得)

摘要

出生:1936 年出生於蘇格蘭明尼加夫

离世:2018 年逝世於中國香港

研究领域:资讯经济学

获奖研究:资讯不完整或不对称下的经济诱因;专长於最优税收

安全至上:其妻子 Patricia 說,當他接到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電話時,「占士禮貌地說這聽起來不太可能,他需要點證據。」

错失良机:他從未與諾貝爾獎共同得主威廉·維克里(William Vickrey)見面,維克里在 1996 年諾貝爾獎宣布後幾天就去世了。

香港的最好:他找到了全港唯一一家可以买到德式麵饱的地方(但我们忘了问地址)

促进经济福祉

莫理斯最重要的成就,是在共同得主维克里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最优所得税理论。莫理斯解释道:「有些人生产力很高,工资也很高。有些人则无法赚取如此高的工资,很多时候这是因為他们不太能从事如高级律师或电脑程式员所能做的工作。」不过在收入不平等?的世界,你如何创造一个既公平同时又能鼓励人们提高生产力的税制?

很多人都希望创造一个能尽量产生最多经济福祉的机制,这想法植根於现实世界。不过根据莫理斯的说法,如何能做到这点是个数学问题。而他是寻找答案的最佳人选。利用他复杂的方法论,他认為平等与效率存在着重要的权衡,只从最高收入的人群拿走最多税金的方式是太过容易了。

最优税制应该是怎样的?

儘管比起現行稅制,莫理斯的模型得出相對較統一的稅率,但他知道其假設會隨著新資訊的出現而改變。他說:「自那時起我們對此加深了認識,如果你使用更現實的觀點,大部份你能想到的稅制都是 U 形的。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邊際稅率較高,但中等收入者的邊際稅率較低。」

占士·莫理斯尚未言休

莫理斯從 2002 年起遷往香港居住。他決定離開英國的一個原因是他任職教授的劍橋大學有固定退休年齡,但他還沒有準備好退休。而且,他認為那是個絕佳機會,能近距離接觸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他說:「我一向對發展中國家很感興趣。現在沒有人會稱香港為發展中國家,但當時非常接近。」

自 1976 年文化大革命繼中國領導人毛澤東逝世而結束後,已經過去了大約 40 年。中國已緩慢而穩定地向世界經濟開放了。發展的關鍵是以廉價勞工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發展農業並把土地歸還給人民。

全球暖化:存在的威胁

今时今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滨惭贵)将中国列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儘管如此,在查看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时,数字看起来就略有不同。指数根据预期寿命、教育和人均收入等元素对各国进行排名。但莫理斯留意到工资正在上升。儘管很难準确预测增长率,但他认為中国大城市的工资会发生巨大变化。不过,他强调这不单是关乎人们会否享受更高收入。

中国很可能会面临全球暖化的后果,如沿海地区水浸。目前,各国看来不会採取足够的严厉措施去避免这后果。

中国是如何成為世界顶级经济体之一?

莫理斯以不同角度去看很多事情。那些不會成為歐洲日常新聞的事件變得對他更加重要,例如南中國海的領土紛爭,或者中日之間的爭端。他也思索了很多有關中國公民的處境和經常發生的人權事件。他說:「在 90 年代,這個國家的知識份子曾經愈來愈自由。現在肯定並非這樣。」

歐元區; 歐洲的「病夫」

身為蘇格蘭人的莫理斯,於 1998 年在英女皇面前下跪被封為爵士,他居於離家鄉很遠的地方,不過他當然知道那邊在發生甚麼事。他曾是蘇格蘭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的成員,因此參與了 2014 年舉行獨立公投的討論。他說:「這可能需要點時間。」

但我认為,很难争辩英国脱欧是否一场经济灾难;我认為英国脱欧会在政治和文化层面更令人不安。

在谈到欧元区时,莫里斯认為欧元由一开始便是个差劣的协议。根据他的说法,如果欧元区有解决方案的话,那会包括一些严厉措施,如取消紧缩政策、财富税及為普通公民减税等。他说:「我不明白為何探取明智的税制对他们来说是这么困难。」

欧元是个非常差劣的协议

身為人父的喜悦

被问及甚麼让他感到自豪时,莫里斯难以找到答案。自豪并非他平常使用的字眼。他记得自己童年环境是如何深深植根於长老教会的传统,骄傲几乎是最严重的罪过。两孩之父解释他如何在解决最优所得税时感到「非常高兴」,但他还说了一个截然不同且相当个人的故事,一个关於真正成就和快乐的故事。莫理斯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我特别深刻记得的是我女儿坐在观眾席上。我未曾见过任何人看起来是如此快乐和高兴。那刻非常特别。」

為何各国必须找到更好的经济增长方式?

聽聽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的想法,了解各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產生長期積極影響。

更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