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高·莫迪利安尼雖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具智慧的傑出人士之一,但他依然喜歡以體育方式挑戰朋友和訪客,每次見面總是先來一場網球友誼賽。對處理複雜得多的事情來說,這不失是個好開始,因為莫迪利安尼向來都喜歡深入拆解每個問題。莫迪利安尼說:「我對所有現況和從中產生的問題都感興趣。我一早已對外貿赤字和歐洲經濟表現感興趣。」標準觀點認為經濟赤字會導致加稅,但莫迪利安尼的論點卻相反,他認為赤字會造成資本轉移,這清楚反映他在經濟學上自成一派。

法兰高·莫迪利安尼

法兰高·莫迪利安尼

1985 年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经济学奖

摘要

出生:1918 年出生於意大利羅馬

离世:2003 年逝世於美國麻省劍橋市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

获奖研究:家庭储蓄和金融市场功能的开创性分析

预测技能:在 1987 年黑色星期一前三個月已預測到這場股災會發生

负债与不作為的危险

莫迪利安尼对「新现象」的解释是,有贸易赤字的开放式经济可以保存投资,原因是资本稀少会推高利息和吸引外资。换言之,外国储蓄会用来為国家的投资提供部分资金。

他说:「大量资源从进出口竞争商品转往其他板块。这点再加上美元升值会使我们的出口大减而进口大增。」

他续说:「人们不明白这种庞大赤字。他们以為这是因為日本或德国佔美国便宜,这并不公平。他们不明白这是由美国的政策造成。」

如果世界是一盘棋,你怎样行第一步?

早在 1987 年,莫迪利安尼已經知道歐洲需要投資。他說:「歐洲尤其需要以鼓勵創造更多職位的方式來刺激經濟。」

意大利裔的莫迪利安尼十分關心歐洲在全球經濟中的未來角色,他經常表示需要以『連繫模式』來改善國際關係。」如果外貿增加,其他國家對美國商品的需求亦會增加。 中央銀行和政府需要更多資源來推動出口業,而唯一的方法是加稅和增加開支。據莫迪利安尼說,這會反過來減少貿易赤字。

储蓄多少取决於甚麼因素?

莫迪利安尼的儲蓄理論推翻了廣泛認為消費和儲蓄取決於當時收入 (current income) 的觀念。生命週期儲蓄假設 (Life-Cycle Hypothesis) 以全新角度講解此概念,指出人們往往選擇以達致終生維持的消費水平的觀點。莫迪利安尼的研究對政策措施有莫大影響。他說:「遺贈儲蓄取決於稅項,生命週期儲蓄則取決於社會保障這類因素。」

关於储蓄行為,我们需要了解甚麼呢?

生命週期儲蓄模型的另一個根本性影響亦反映各國不同的行為和儲蓄模式。莫迪利安尼說:「一國的儲蓄主要視乎經濟增長率。如果經濟無增長,不論該國多富有,都不會有儲蓄。相反,如果經濟有增長,不論該國多貧窮,都會有儲蓄。」他以中國為例,這是因為中國在 1980 年代的增長速度高於任何國家,並大幅增加儲蓄。

為甚麼课税会令人惊讶?

向来的观念认為,公司举债融资的益处较利用股票融资多,原因是发债利息通常低过发行股票成本。莫迪利安尼-米勒着名的理论否定这点。他说:「如果不课税,一间公司如何融资都无分别。」他的研究证明在现有机制下,无论公司如何融资亦可保持其风险水平与价值,令全球金融经济界掀起新动向。

公司的真正价值是甚麼?

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引发大量金融经济学研究,对公司风险的计算和评估以及与公司的估值贡献良多。他说:「这是很大的进步,因為当面对不确定性时,利润的概念难以界定,但公司的市场价值是具体的。」

世界正面对严重的问题。

他的研究造福和提昇了多國人民的福祉,但在 1987 年夏季全球的狀況卻令他憂慮。

他说:「比起以前,或许我们现在面对更多严重的问题,当中有经济、环境、也有和平与战争的问题等。」莫迪利安尼指出的衝突不但在他离世后依然持续,其理性预期理论更反驳未来难以预测之说。

他说:「对未来要有期望,只要抓紧期望并付诸行动,便可以实现理想中的未来。必须持之以恆。」

我们能够预测衝突吗?

為何各国必须找到更好的经济增长方式?

聽聽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的想法,了解各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產生長期積極影響。

更多諾貝爾经济学奖得主的故事